国资入股苏宁:意在抄底?还是打破垄断?


时间:2021-02-26
来源:互联网

苏宁突然成了国企?

2月25日,苏宁易购股市停牌,随后发布公告称,公司控股股东拟筹划本公司股份转让事宜,预计转让比例20-25,而据《21世纪经济报道》报道,有市场传言称,股权受让方可能是来自江苏国信、南京新投等组成的财团,虽然该传言未得到证实,但是投资方为国企已经可以基本确定。

尽管是可能涉及公司控制权变化的重大事件,然而市场却没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,苏宁易购债券仍正常交易,且全部录得上涨。媒体讨论集中于“苏宁成为了国字号”,在同花顺,股价看涨的比例高达78。而苏宁本身甚至做出了“今日停牌,优惠不停”的营销图片在各个渠道传播。

image.png

市场反应积极的原因,在于自从2014年开始国有资本投资、运营公司改革试点到现在,国有资本已经形成了兼顾财务回报与行业带动作用的运营风格,因此其投资不仅意味着资金支持,同时也是信用背书,代表着对企业社会价值的认可。

而本次江苏国资入股苏宁,很容易让人想到07年合肥196亿押注京东方,当时京东方司5代线、4.5代线都不理想,正是处于低谷期,而合肥六代线成为了其发展的转折点,结束了我国大尺寸液晶面板全部依赖进口的局面。

而当前,苏宁虽然身陷周转困境传闻,股价跌至651亿元,但仍然是一个门店总数超过13000家,营收接近3000亿,带动超过20万就业的巨无霸,。在电商市场发展越来越强调线上线下融合与供应链能力的当下,具有成熟的供应链体系与丰富的运营经验的苏宁有无限潜力,一个最为直接的案例是,当前,抖音直播带货的王牌,就是苏宁的超级买手直播间。

image.png

所以,国资此次抄底苏宁,带来的财务回报是可以预见的。国资入股苏宁,更注重的应该是发挥苏宁在电商领域的“鲶鱼效应”。

《中国经济时报》曾经刊登文章,强调国有投资机构应采取“战略型管控为主,财务型运营型管控为辅”的管控模式,意即对于国有资本而言,打破市场垄断,带动产业发展才是根本目的。正如当初合肥投资的长鑫推出国产内存条产品后,金士顿、三星的工厂突然不再“着火”和“发大水”,内存的平均价格快速下降。

同样的道理,当前中国的电商产业乱象频发,大数据宰客、压榨上游供应商已经不是新闻,而年前的社区团购证明,在包括供应链、物流、平台乃至于支付方式等基础商业设施被私营企业掌控的前提下,单靠“九不得”等行政命令进行管控,很难将产业导向正轨。

因此,对于国家而言,更合理的管理模式通过国有资本入局,通过提升服务水平形成竞争力差距,才能真正迫使其他企业跟随,从而提升行业整体发展水平。而在电商领域的投资对象中,门店众多,业务线完整的苏宁无疑是最适合的标的。

显然,国资入股对苏宁是好事,而对于我们消费者和电商行业,是更大的好事。

热门文章
最新文章